长安客_第13章 注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注释 (第2/12页)

玄宗封当时是忠王的太子为朔方节度大使、单于大都护。太子当时已经十六岁,虽然是遥领,但依然多少过问边防重镇朔方的情况,并趁机培养自己的势力,因此遭到了唐玄宗的忌惮。

    [6]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负责行政命令的草拟,尚书省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门下省负责审核。三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尚书令或者侍中都是所谓宰相。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因为意见不统一,常有争论。唐初设置政事堂,作为中书省和门下省长官商量军政大事和相关文书(即所谓“平章事”)的场所。政事堂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改名“中书门下”,所以宰相又称“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中后期,宰相成为一种“使职”,越来越多的宰相并非中书令、尚书令或者侍中,而是在本官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些宰相本官的品级由三品到五品不等。

    [7]殿中监:殿中省的最高长官,从三品。统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辇等局,管理皇宫内的衣食住行。(《唐六典》卷十一)

    [8]五坊使:皇家动物雕、鹘、鹰、鹞、狗各有一使管理,管理这五坊的总使叫五坊使。五坊使和宫苑、闲厩使一般由一人兼任。(《唐会要》卷七八《五坊宫苑使》)

    [9]总监使:掌管皇家园囿裁接及管理事务。总监使有时也兼掌京城太仓出纳。(杜文玉《唐代内诸司使考略》)

    [10]陇右群牧:唐代管理马场的官员。唐代以马匹数量为标准将管理马场的“牧监”分为上监、中监和下监。牧场由监牧使管理,监牧使又对群牧使负责。陇右最早开始实行群牧制度,也是规模最大的马场之一。(马俊民、王世平著《唐代马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