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两强相争 (第3/6页)
明显。 在没有采用矢量喷管的情况下,yj-31s与yj-33s的最大机动过载能达到十二g。如果使用矢量喷管,则能提高到十五g,甚至有可能达到二十g,而j-30/j-32在使用双作动矢量喷管的情况下,最大机动过载也只有二十g,而前四批量产的j-30/j-32只配备了单作动矢量喷管,最大机动过载只有十五g。 当然,这个设计,也有较为突出的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昂贵,弹性复合材料与记忆材料都非常昂贵,而且整体成型技术的成品率还不是很高。就算大规模量产能够降低价格,但是也比采用普通气动外形设计的成本高得多。 针对这个问题,沈飞也提出了改进方案,即采用普通气动外形,通过安装矢量喷管的方式来提高机动性。按照沈飞的试飞安排,第三架yj-31s与第二架yj-33s就将采用普通气动外形。 当时,沈飞这么做,也是想让军方相信,即沈飞有能力研制高端战斗机。 此外,这也与沈飞的野心有关,即yj-31s与yj-33s的高机动性得到认同后,很有可能取代部分j-30与j-32,成为空军与海军的通用战斗机,在军方的第五代战斗机中占据三分之二的席位。 果真如此的话,高性能版的j-31与j-33就有望获得军方合同。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j-31与j-33能赶在空军与海军扩大制空战斗机规模之前完成定型设计,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沈飞发力之后,成飞也不甘示弱。 八月底,yj-31c与yj-33c在成都完成了首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