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美食小当家 第472节 (第4/7页)
薄技显余辉。” 也许是黄大老板的诗写得颇有些凄苦,引起了他官场老友的挂念。 晋龄饭店开业一年多后,得故友推荐,黄敬临又去做了四川荥经县的县长,饭店由儿子接管,但生意很快就不行了,最后被迫转给他人经营了。 黄敬临的第一次餐饮创业就这样匆匆收场。 清代中后期,各地时局日益动荡。 南北官宦商贾及营生民众陆续进入相对安稳的四川盆地,变相推动了成都饮食业发展,筵宴盛行,吃肆罗列。 上至中西大餐,下至街头小食,蒸烤煮炒,鳞次栉比,进一步激发了蓉城人民向来就很旺盛的吃食热情。 到清末民初时,蓉城内外的筵宴场所已达二十余处。 饮食行当推陈出新,包席馆、西餐馆、南馆、炒菜馆、饭馆,以及各类食店、食铺、食摊、食担,再加上茶馆、戏院等休闲娱乐场所提供的茶食点心,市面上供应的吃食品种已超千余种。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仅仅上任一年多,黄县长就官位不保,于是便又回到了蓉城。 经历过一次开店失败的黄敬临,此时并没有再次开店的心思,而是开始混迹于蓉城大大小小的包席和餐馆。 在蜂拥逐食的人潮中,有一个身材偏瘦,个子高挑,小眼睛、长胡子,文绉绉的大闲人,在各种席面饭局之中跟人觥筹交错。 他不但吃得舒坦,还吃得稀奇,除了跟大家一起分享美食心得,他还跑到厨房看大师傅做海鲜鱼翅。 当大家推杯换盏吃得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