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_第17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2) (第3/6页)

四十四章)又说:“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所有这些学说,都可以从“反者道之动”这个总学说演绎出来。著名的道家学说“无为”,也可以从这个总学说演绎出来。“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它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地为。

    为,也像别的许多事物一样。一个人若是为得太多,就变得有害无益。况且为的目的,是把某件事情做好。如果为得过多,这件事情就做得过火了,其结果比完全没有做可能还要坏。中国有个有名的“画蛇添足”的故事,说的是两人比赛画蛇,谁先画成就赢了。一个人已经画成了,一看另一个人还远远落后,就决定把他画的蛇加以润饰,添上了几只脚。于是另一个人说:“你已经输了,因为蛇没有脚。”这个故事说明,做过了头就适得其反。《老子》里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这里的“无事”,就是“无为”,它的意思实际上是不要为得过度。

    人为、任意,都与自然、自发相反。老子认为,道生万物。在这个生的过程中,每个个别事物都从普遍的道获得一些东西,这就是“德”。“德”意指wer(力)或virtue(德)。“德”可以是道德的,也可以是非道德的,一物自然地是什么,就是它的德。老子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五十一章)这是因为,道是万物之所从生者,德是万物之所以是万物者。

    按照“无为”的学说,一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