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_第 114 章 第 114 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14 章 第 114 章 (第5/7页)

提议允许胥吏参加科举,朱元璋一口就否决了,说这些胥吏“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洪武年间有小吏揭发官员贪污受贿,朱元璋当场驳回说:“吏胥之于官长,犹子弟之于父兄,下讦其上,有乖名义,不足听也。”

    意思是你个小吏告发上官,等同于子告父弟告兄!

    看看,朱元璋对胥吏的恨竟超过了他对贪官的恨!

    这也就决定了吏员出身在官场上注定要抬不起头。

    经过文官们一百多年的不懈努力,吏员出身的官员已经逐步被他们从读卷官、御史等等差遣候选人里踢了出去。

    大伙都表示这种需要有学问、有名望的官员来主持的工作不能让这些杂流染指。

    官吏二途愈发泾渭分明。

    官是官,吏是吏!

    不管是权利还是名声都相差甚远。

    像唐伯虎卷入科举舞弊案后就被安排去浙江当小吏。

    唐伯虎这样傲气的人自然是“耻不就”。

    翰林院这些能选入京师衙门打杂的皂隶大多都身家清白、聪敏好学,心里大抵还存着多学点学问的心思。

    不管怎么说,多学点本事傍身总没错。

    日后不管是想改走科举路子,还是想继续走吏员晋升路子,必然都大有助益。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文哥儿的“小先生”名头越发响亮。

    越是跟着文哥儿晨诵,皂隶们心里越是惊叹不已。

    小神童不愧是小神童,不仅能给人教《声律发蒙》,四书五经竟也讲得大差不差!

    谢迁注意到文哥儿都快把翰林院的皂隶聚齐了,私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