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千古一帝 (第12/16页)
驰名中外的少林寺,也是魏孝文帝为远道而来的印度高僧跋陀所修。五台山的佛教,亦是在孝文帝时期得以兴盛。 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因战乱而衰落的北方文化开始复兴,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在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业技术,两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孝文帝所倡导的汉化运动高峰时,朝廷上议政基本不谈别的,就谈农业生产,责令各级官员督办农业,违者免官。 太和九年(485年)实行均田制,把无主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后,更是掀起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高峰。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青年官员、高阳郡太守,也就是山东淄博市市长,走向了农业生产技术研发的前台。 因工作关系,这个青年太守到过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 中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故乡益县,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寿光市,开始经营农牧业,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 之后,他开始系统的编纂一部农书,一部轰动世界的农书。 此书成书之前,各个朝代也有一些涉及农业生产方面的著作,但这些著作涉及的农业生产都比较单一。譬如,秦代的《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对农学有专述,但主要讲述了农作物的栽培。 西汉《汜胜之书》,内容只涉及种植业。 东汉崔寔著的《四民月令》,倒是一部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内容涉及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也涉及到当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