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_第388章 引进占城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8章 引进占城稻 (第4/4页)

    要知道王安石才华是有,可是大宋文人璀璨,在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面前,王安石的文学造诣并不显眼。

    苏轼的才情是公认的,他也有他的傲骨,看了王安石的《三经新义》,苏轼可谓是嗤之以鼻。

    大宋的出版业很发达,要出书很简单。

    王安石作为宰相,多的是人为他出书,但苏轼很反感王安石把知识同政治捆绑起来。

    文人的风骨就在于个体的独立性,他们能发现社会的幽暗面,不对当权者唱赞歌。

    王安石利用官家对他信任,拿改革当幌子,把手也伸向了士子选拔之上。

    诚然,大宋的人才选拔是出了问题,但绝不是把王安石的一家之言强硬地套在全天下的学子身上。

    苏轼直爽坦荡的个性,注定了他和王安石要产生第二次的冲突。

    在进士科的考题里,苏轼出了一个这样的题目《论独断》。

    考生们一看到题目就知道主考官所指,有胆小怕事的避重就轻,有胆大勇敢的直接就在考卷中抨击王安石的种种独断之处。

    其他考官怕惹火烧身,主张把言辞激烈的考生黜落,为此苏轼同他们是据理力争。

    最后的结果是,一部分激进的考生和阿谀奉承的考生都选拔了一部分。

    这件事当然惹恼了王安石,他要求立即罢黜苏轼。

    苏轼本有离开中枢的意思,他不怕王安石的攻击和报复。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王安石的手下的李定、谢景温、邓绾等人对苏辙和他的产业进行了诬陷。

    他们散布谣言,说苏家欺行霸市,让其他商户苦不堪言。

    在变法派的运作下,商户们竟给开封府递了状纸,请求朝廷给他们“伸冤”。剪秋萝的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