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_第405章 建设杭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5章 建设杭州 (第1/4页)

    苏轼认真道:“好!待我任职期满,就请禅师与我同去东京。”

    佛印双手合十:“无量寿佛!”

    苏辙再次翻身上马,对着众人挥手告别。

    官道上,苏辙一行人走了好远都还能听见孩子的哭喊声。

    马背上的男子们红了眼眶,马车里,文姬和莫愁暗暗垂泪。

    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亦是为了天下百姓。

    苏家的财富来自于民,站在财富的最顶端,又是大宋士大夫,苏辙、苏轼、沈括肩上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送走弟弟,苏轼便开始遍访民情,几乎走遍了杭州的每一寸土地。

    他修建农田水利,灌溉田地,出钱鼓励无地的农人开垦荒地。

    苏轼把已经试种成功的占城稻在杭州推广,不仅免费发放稻种,还每亩给予一吊钱的补贴。

    本来还犹犹豫豫的农人,为了补贴争先恐后来领稻种。

    西湖上,苏轼又修建了好几条堤坝,岸边遍种垂柳,百姓们亲切地给堤坝取名“苏堤”。

    修建堤坝需要大量的工人,苏轼优先选用的是流浪者、穷困者,让他们有事做,有饭吃,有钱挣。

    蜀商会大部分的船只都集中在福建泉州,只有三条远洋船停泊在杭州码头。

    三条远洋船来往于扶桑、高丽,把大宋的丝绸、瓷器和铁器运出去,把扶桑和高丽的金银铜源源不断挣回大宋。

    商人都是逐利的,见到海运有钱挣,更多的船只在港口建设,下海,出发。

    繁荣的海运助推杭州的经济发展,占城稻的丰收让杭州人口不断增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