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_第1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节 (第2/6页)

  可有了太子告状的引子,李光地在康熙心里被贴上了有才无德的标签,此时再看御史的弹劾,康熙决定还是查一查。

    被踢回翰林院修书,李光地反而觉得解脱了,不必每日跪着给太子授课,看太子冷脸,被同行挤兑。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与其埋没在詹事府,倒不如出来给皇上打工。

    皇上今年才二十七岁,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太子不待见他又如何,有皇上的器重足够了。

    他好心为太子筹谋,太子却狗咬吕洞宾,以后他就在翰林院睁大眼睛看着。等有朝一日,皇后诞下嫡子,看太子会落得一个怎样的下场。

    别看现在的太子是太子,以后如何,谁也说不准。

    《史记》是后来人写的。舜侥幸没死,后世之人便说是孝可感天,舜还因此被尧选中成为接班人。

    但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个如舜一般的人,没能有这份好运气呢。

    回到翰林院,忽然传出有御史弹劾他三项大罪,李光地这才有些慌了,立刻写了一份为前同事兼同乡陈梦雷证明的折子呈上。

    却只字不提陈梦雷的功劳。

    此时耿精忠和尚之信早已投降,陈梦雷还没被当成叛党抓起来,只是在南边苦苦护着李光地的家人,却迟迟没有等到朝廷的重用和嘉奖。

    康熙看着李光地呈上来的折子,亲自给在前线作战的索额图写了一封信,让他去见一见这个陈梦雷。

    索额图很快回信,向康熙举荐了陈梦雷,认为此人才高,不输李光地。并且向康熙禀报蜡丸疏其实是陈梦雷所写,而冒领功劳的李光地充其量只能算个跑腿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