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35节 (第9/10页)
他停下笔看了一眼沙漏,见离交卷还有一个多时辰来得及誊抄,就稍稍休息了片刻。 貌似他在策论最后一段不起眼的角落里提及的三条放在习孔孟之道的士子笔下有点惊世骇俗了,毕竟不大合儒家的圣人之道呢,不过卫景平倒不怕,反正在字里行间是被他贬为兴利剥民之道他作为君子坚决反对的呢,谁能挑出不是来。 当然这都是障眼法,云骁帝不傻,自然能看出来他这篇策论隐藏在其中的捞钱术,前头的那些帝王都靠他们暴富了,这作业还能不抄吗。 不过他有一点很是期盼,那就是“发商生息”这一条,想着日后要是能一手建立起类似后世的银行系统,运作天下之财,天天数钱数到手软,卫景平心中就忍不住一阵悸动。 他抬眼快速扫了一眼同年的作答情况,似乎这次的殿试策问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了。 卫景平心道:一路从县试考到会试的同年能走到这一步靠的无非治经扎实,八股文章做得好,而一旦撇开文学性,需要解决棘手问题实cao的时候,会卡住很多书生意气过重的读书人,让他们发懵不知所措了。 所以这次云骁帝亲自命题,将他眼下发愁的事情抛给新科贡士们来解,不仅能集思广益,说不定还真能挑出有才干的务实能办事的贤才。 卫景平不敢说自己答得有多完美,但同年之中一定有人写出了流放后世,日后被代代观摩学习的策问文章,甚至会影响到朝代更迭历史进程,他相信一定有的! 古代能人之多,穿越过来之后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他缓了会儿,不再想那些有的没的,静下心来再一次一字一字检查完草稿,准备套格式誊抄到答题纸上。 策问开头的格式为“臣对:”,而后另起一行写“臣闻帝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