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35节 (第8/10页)
第三,发商生息。就是把户部存在手头上的银子拿出去放贷,借给商人当作经营的资本,收取一定的利息,这些利息用于赈济、河工、发军饷,能解决一大批开支。 卫景平觉得这个“发商生息”大有文章可做,比如以官中的名义开个钱号,仿照后世银行的经营模式,让手头有闲钱的人存钱进来,给予一定的利息,再将揽来的存款以稍高的利息放贷出去,这不就能钱生钱了么。 以上三条,是他能想到的为国库捞钱之术。 但是,这能堂而皇之地呈到殿试的试卷上吗?绝不能,这要是以后流传出去,哪一条都能被天下之人给喷死。 卫景平可不敢去找这个死。 所以他还得花心思去弹老调,在策问的开头就和众贡士一样,主张以耕桑为本,养人口,使朝廷有更多的人口从事生产;又提出选官要懂农桑,尤其是外放到地方任一方父母官的,到任之后在农耕上要吹糠见米,不滥用刑罚,动不动就将壮年的农民投入狱中,少变着法子折腾农民,又建议蓄养耕牛,改进农具,提供经济作物种子等等……颇花费了一番心思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字左右的对策耕桑。 一千字的耕桑之策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只是虚晃一枪,放了个烟雾弹而已。接下来,卫景平用极其痛心的语气提及盐铁专营、卖爵、发商生息这三条,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君子生财有道,断不可用以上手段损下以益上,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对啊,我只告诉你有这些快速敛大财的途径,但我说了那不是正经路子不主张你用,要是你非要用,那与我并没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殿试之后初涉官场,就算授官也是个微末小官,手怎么也伸不到这些事情上去……只用了区区100来字虚虚点出来后,草稿就打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