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51节 (第3/7页)
为他远在安南,只要自己不主动去参与,朝堂上争斗得再如何激烈,也影响不到他这里来。 他又不过是一小县令,要官职无官职,要靠山无靠山。 可这次周安的来信,给了韩彻一个很大的警醒。 是谁主导的这事,背后最终目的是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除非最后登基的新帝是太子,否则韩彻便永远躲不开“戴罪”的身份。 但照眼下的局势来看,太子最后能顺利登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一旦太子最终不能登基,韩彻即便是靠才干引起新帝注意,可朝堂上不可能谁都会对韩彻变得友好,更不可能大家的利益都一致。那些人便绝对不可能放过这么好攻击韩彻的“罪行”,最终韩彻一旦真面临这事,处境只会比现在更艰难。 甚至这些人只需要用一句先帝言:“纵缝恩赦,亦不在量移之限”,便可将韩彻永远钉死在安南。 韩彻要想解决这道难题,便只能在老皇帝还在世时,就被调离安南,才能摆脱掉“戴罪”的身份。 制盐一事,对朝廷的财政影响是极其重大的。不过与盐税相关的那些人,起码暂时不会因这事来对韩彻出手。 一方面,盐是生活必需品,在古代,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财政税收主力之一。眼下朝廷对食盐采取的便是设立专门机构在监督和管理,实施的是垄断经营,政府定价,私人不得染指。 古代也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法,即便是韩彻弄出来的可大幅度增长食盐产量的海水晒盐法,使得食盐产量增长后能带来的利润和影响,待到方子一交上去,便都与他毫无关系。 另一方面,眼下正面临党派争斗的最激烈时段。再加上老皇帝含糊不清的态度,使得各党派势力便处于一个很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