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_第4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3节 (第4/5页)

首先是元月的科举之事。

    首先就是县试了。

    曹髦跟钟会是这么想的,乡试是一个考核资格,县试开始就动真格的了,县试的考卷是由各地的郡来负责的,主要是路途的原因,很难做到统一,而通过县衙考试的人,就可以在县下担任小吏,当然也可以参与下一轮。

    然后是郡试,考卷由州来负责,通过的人可以在郡下担任吏员。

    然后是州试,这个是庙堂来出卷,通过的人可以进员外郎。

    最后是殿试,这是皇帝来出卷,还能通过的人可以直接在皇帝的身边任郎。

    这跟后来的科举完全不同,主要是因为当下的局势也不同,中正制实在难以维持天下的运作,只能通过这样的办法来缓解官吏的压力了。

    至于试卷,钟会也是给出了要求,经典,数,农,律法等四项,其中又以经典为最重。

    曹髦的想法是,先cao办起来,在cao办的过程之中发现问题,然后去改进问题。

    这件事,曹髦是完全交给了钟会和郑袤来负责。

    而除却科举的事情外,还有就是一些根本的问题,例如屯田制。

    当初曾祖父听从麾下大臣的意见,设立屯田制,按理来说,庙堂出面,领着百姓们去开垦耕地,然后耕地归庙堂所有,成为公田,让百姓们在耕地上劳作,得到可以活下去的粮食,不必担心耕地被豪强兼并,这在汉末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

    当时豪强的兼并情况很频繁,百姓们想要守住耕地是那么的困难,庙堂组织他们开垦,让他们能活下来。

    可到了如今,其弊端就开始不断的显现。

    农夫们的耕作性并不积极,毕竟这耕地的产出跟他们个人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庙堂的,怎么样都只能拿到活下去的粮食同时,屯田机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