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第1/3页)
六如比丘尼说:“譬如郡王站立一日后,在檐下跪坐,初坐时身体舒适,不觉是苦,久坐则双腿微麻,于是知道坐亦是苦。” 除却修行佛法外,世间没有真乐。 荀靖之说:“我不想修行佛法……法师得到真乐了吗?可能告知我得到真乐时的感受。” 六如比丘尼说:“我未得真乐。” 荀靖之看着竹帘上六如比丘尼的影子,那是一个沉静的影子。荀靖之觉得自己有些发烧,浑身一阵冷一阵热,冷比热多。他看着六如比丘尼映在竹帘上的影子,忽然有种不真实的感受。 什么是“真”?影只是影,他能抓住的似乎是六如比丘尼的声音。六如比丘尼的声音如同一道甘霖,那不是他所需要的水源,但是可以稍稍缓解他心中的干渴。他轻声说:“是吗……您也没有得到过真乐吗?” 六如比丘尼回答他:“郡王,佛法不在得,在悟。以为‘我’能得真乐,是以为‘我’胜过众人,以为‘我’与众人不同,此时恰恰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时。郡王,因此我并无所得。” 荀靖之意味不明地笑了一下,无所得。他问六如比丘尼:“法师开心吗?” 六如比丘尼说:“唯求安心。” 漏。烦恼。不得解脱。 不得解脱,不、得、解、脱,他有多久没有过安心的感受了。如果不向空门寻求解脱,他可还会有安心的感受吗。 如果苦还能忍受,那便是苦。不能忍受时,人会想寻求解脱,向空门销去一切烦恼,那苦也就消失了。他最深的苦与执念有关,他执着地怀念一位故人,当他不再怀念时,不,他觉得自己尚能忍受,他不允许自己忘记。 荀靖之感受着自己的身体的酸软和疼痛,这具报身为病痛缠绕……贪、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