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章 儒家的形上学(1) (第5/5页)
”、“阳”相当于“两仪”。 《系辞传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传上》说:“生生之谓易。”这又是两套说法。前者指宇宙,后者指易。可是两者又是同时可以互换的。 万物变化的“道” 我们已经知道,易有一个意义是转化、改变,合称变化。《易传》强调:宇宙万物永远在变化过程中。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易传》认为这句话是万物变化的公式。这就是万物变化的“道”。 事物若要臻于完善,若要保住完善状态,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易》的卦辞、爻辞,把这种恰当叫做“正”、“中”。关于“正”,家人卦《彖辞》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中”的意义是既不太过,又不不及。人的自然倾向是太过。所以《易传》和《老子》都说太过是大恶。《老子》讲“反”(第四十章),讲“复”(第十六章)。《易传》也讲“复”。《易》有复卦,其《彖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易传》的《序卦传》运用“复”的概念,解释了六十四卦的顺序安排。《易》原来分为上经、下经。《序卦传》认为上经讲天道,下经讲人事。关于上经,它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序卦传》接着说明,如何上经中每一卦之后都是性质相反的一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