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1) (第2/5页)
与春秋战国时各国政治家试用过而未成功的方法,何其相似。注意到这一点是有趣的,也是令人丧气的。例如,公元前551年在宋国召开过十四国“弭兵”会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后来,将当时的“天下”划分为两个“势力范围”,东方归齐国控制,西方归秦国控制,公元前288年齐王为东帝,秦王为西帝(《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各国之间也有各种联盟。战国时代,联盟归结为两大类型:由北而南的“纵”,由西而东的“横”。当时有七个主要的国家,其中的秦国最富于侵略性。纵的联盟是六国对付秦国的,由于秦国在最西,六国分布在东,由北而南,故名“合纵”。横的联盟是秦国与六国中的一国或数国结成以进攻其余国家的,所以是由西而东地扩张,故名“连横”。 秦国的政策是“远交近攻”。用这种方法它总是终于破坏了反秦的合纵而获胜。秦国以其“耕战”优势,又在六国内广泛运用“第五纵队”战术,经过一系列的血战,一个一个地胜利地征服了六国,最后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中国。于是秦王自定尊号为“秦始皇帝”,以此名垂于青史。同时他废除了封建制度,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创建了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号称“秦朝”。 中国的统一 中国的实际统一虽然是到秦始皇才实现,可是这种统一的愿望全国人民早就有了。《孟子》记载:梁惠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说:“定于一。”王又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上》)“一”就是“统一”。这段对话清楚地表现了时代的愿望。 这里用world(世界)翻译中文的“天下”,“天下”的字面意义是“普天之下”。有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