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2) (第3/7页)
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像其他术语一样,“刚”、“柔”也是邵雍从《易传》中借用的,其中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传》) 邵雍进一步写道:“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说卦传》) 这就是邵雍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这是从他的图严格地演绎出来的。在这个图中,太极本身没有实际画出来,但是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层下面的空白就象征着太极。邵雍写道:“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这些数和象都在图中得到了说明。 事物的演化规律 若在上图上方增加第四、第五、第六层,并用同样的组合程序,可得六十四卦全图。再将此图分为相等的两半,每半弯成半圆,再将这两个半圆合为一圆,即得邵雍的另一张图,名叫“六十四卦圆图方位图”。 考察这张图(为了简明,将六十四卦减为十二“主卦”),可以看出十二“主卦”在图中固定的顺序如下(由中看起,顺时针方向): 这个序列可用所谓“加一倍法”自动地达成,因为图中每层符号的数目总是比下一层符号数目加一倍,所以最上层即第六层的符号数目是六十四,六层组成六十四卦。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