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二章 仁者有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仁者有敌 (第9/10页)

仁者又无敌。读史学史,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要学习的是什么,要扬弃的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强国、文化强族。

    巧合的是,北方霸主苻坚殉难的当月,南方的擎天一柱也同样轰然倒塌,时年65岁。此人就是,淝水之战东晋的总指挥谢安。

    谢氏家族在谢安的领导下走向政治巅峰,然而,谢家对世事看的很清楚。谢安功高不赏,重用与猜忌并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陷入流言漩涡。故谢安一去世,谢玄就请求卸职,归隐山林,谢氏自此再没进入东晋的政治中枢。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孙恩起义,司马道子等人为了借助北府兵的势力,再次启用谢安之子谢琰。谢琰义不容辞,直至以身殉国,不仅如此,因谢氏在三吴地区名声太盛,孙恩杀掉的士族中,谢氏最多。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谢玄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谢安听后连连赞叹。

    谢玄的这个回答,出自一个典故--《荀子.宥坐》孔子曰: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意思是,要让生于深林幽谷的芷兰得隐于谢氏庭阶之内而芬芳依旧。暗喻在当下环境下,谢氏子弟当隐忍而不外露,不竞权势,不求非分。

    在东晋四大门阀中,相比王、庾、桓三家,谢家不靠外戚,不靠武力相逼,不靠诡诈权谋,文有谢尚、谢朓、谢灵运、谢万等文学艺术大咖,武有能定国安邦的猛将谢石、谢玄、谢琰、谢晦,还有国之柱石、文武双全的“东晋曾国藩”谢安。

    更难能可贵的是,风韵高迈、神情散朗、雅人深致的谢道韫,不仅有“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情,还能在孙恩起义中其夫(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及子均遇害的情况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