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仁者有敌 (第7/10页)
风度不能丢,架子不能倒。 羌族人可不管这一套,姚苌部将吴忠驰马赶到,将苻坚绑了,执送新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彬县水口镇。 昔日的君臣,如今的俘虏与万年秦王,开始了谈判。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大骂:国玺已送晋朝,怎能送给这个忘恩负义的叛贼! 印章不给,禅让总可以吧?姚苌想来个和平过渡。 苻坚又骂:禅代是圣贤之间的事。你是什么东西,敢自比古代圣人! 苻坚待姚苌不薄,甚至在淝水之战前,将自己祖父曾经封自己的将军号“龙骧将军”授予姚苌,君臣二人也曾和睦相处,可是淝水之战后苻坚失于情绪管理,逼反了这个羌酋。本次苻坚如此痛骂姚苌,目的有两个,一是发泄被忘恩负义后的情绪,二是速速求死。 难道一点求生的欲望都没有?江山没了,女儿被自己亲手杀了,老婆、太子也都自杀了,你觉得这样的男人,还会有丁点儿的求生欲望吗? 谁挨这么一番骂也受不了,更何况是已把自己当成关中新主的“万年秦王”。385年10月,姚苌派人将苻坚缢死在新平佛寺,草草掩埋。 之后,白白挨了顿骂的姚苌想想还不解恨,又令人将苻坚的尸体从墓中拖出来,剥光衣服,鞭尸(鞭挞无数)。再用荆棘垫着埋进土里(荐之以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刻骨”仇恨吧。 一代雄主、北方的统一者大秦天王苻坚死时,年47岁,此时距离淝水之战仅2年。如果苻坚听从王猛的话,先安内再攘外,还会如此戏剧性的身死家灭吗?然而,已经结束的事情,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人,年纪越大就越应明白,善良要有底线,大方要有原则,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别人好,最终终会辜负自己的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