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0章 八千米的生命高度 (第7/9页)
辛。 那次山难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刘彦麟便是其中一个。 本可成为生物学专家的他,从此走上了专业保护登山、救援的人生道路。 吴楚之叹了口气,暗自摇摇头。 见着了,又不能不救。 好歹特喵的是5条命,5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他还记得有一个采访,当时的山鹰社社长说,对五个遇难社员家庭的感情,成了山鹰社心灵上永远的一块保留地。 老社长刘彦麟勇敢地拒绝了学校的劝阻,坚持去见五个人的家长。 他们想用各种办法弥补家长们的心伤,其中包括在遇难社员之一卢臻读中学的母校设立了一个“卢臻奖学金”,还按照五个人的家庭分布地域,派家在附近的社员假期去探望。 可是年轻的他们并不知道,遇难者家长对他们的情感是矛盾的。 双方交谈,总是三句两句扯到死难的儿子身上,空气极易瞬间冻僵。 一方面,家长确实想好好招待这些孩子;另一方面则不希望他们来。因为这无疑是又把他们心灵上的创口揭开一遍。 这种慰问看似温情,实则残忍。 “卢臻奖学金”发了两年,停了,因为每次给中学生发奖学金都要把卢臻的父母找来,这太残忍。 吴楚之还有一个不得不救的理由,那就是萧玥珈。 此时他陡然想起,前世萧玥珈也曾参加山鹰社,只不过她参加的是科考队。 因为经费的缘故,科考队和登山队活动的范围是有所重叠的,前世萧玥珈在那场山难时,正在牦牛省做‘探讨登山运动与珠峰地区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的课题研究。 那场山难,一个个鲜活生命就这样的消逝,也给萧玥珈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