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49 (第4/4页)
要求得也严厉。这些学子们对胡澈却没有任何因为年龄上的看轻,他们要是真的拎不清,也不会千里迢迢来到北凉了。 他们自认为对他们有大恩的,当然是林淡。但是胡澈在其中出力绝对不小。更何况在学问上,他们哪怕叫胡澈一句先生,那也是当得的——胡澈除了白天教他们处理政务,但凡他们在学问上有些疑问,只要他得空,也会非常详尽的一一解答。这对于他们这些学子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虽然有一句话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做到这一点能有多难?摆在面前的事实,更多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他们这些人的出身都不是太好,原先跟着的先生能是个举人就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多半还是考中了秀才之后,在当地的县令那里挂一个座师的名头,或者亲自指教,或者是写信举荐,他们才能够继续求学。只是到了举人这一步,想要再往前,合适的先生就非常难找了。 林淡之前在京城办的宿舍,为什么让诸多学子们趋之若鹜,其实费用什么的还是其次,关键是每逢休沐时,到宿舍去讲课的先生们。这些先生们最早是因为林家的关系,几乎全都是出自翰林院,后来慢慢发展到了另外几个衙门。别看来讲课的这些官员,职衔未必有多高,但是能够留在京城里的,哪个是省油的灯?这些大多是寒门出身的学子,几乎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听到这样的讲课。 可是这种授课方式也不是没有弊端。讲课的官员们因为自身的官职、经历、以及其它的各种影响,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往往存在一些争议。用学术的方法来说,这就叫做流派。有一些流派之间彼此根本就是持截然相反的意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