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9 (第2/4页)
冒辟疆,我这里有一篇奇文,正是如皋名士冒辟疆的,其中提到董小宛曾经求过一支签,签书云:"忆昔兰房分半钗,如今忽把音信乖。痴心指望成连理,到底谁知事不偕。"诸君以为如何?" 吴应熊反复吟诵,点头道:"这诗的意思是说两个人本来已经珠联璧合,谁知道忽生意外,难成连理。倒不知这件意外指的是何事?" 何师我笑道:"这篇忆语话外有话,与其说是回忆自己与爱妾董小宛的婚后生活,勿宁说是对于董小宛的悼文。" 众人大惊:"董小宛死了?" 何师我得意地道:"所以才说话外有话了。如果董小宛真的死了,那便不是"不谐"而是"不幸"了。冒辟疆在自己的"忆语"中让董小宛染病夭亡,倒是个明哲保身的好办法。" 陈刊恍然道:"不错,只有如皋水绘园的董小宛死了,紫禁城承乾宫里的董鄂妃才能凤冠霞帔,厚封高位。原来是一而二,二而一,移花接木,瞒天过海啊。" 众人这时也都醒悟过来,都道:"这么说,冒辟疆写这篇文章,既是为了抒发愤懑之情,也是想借悼亡云云,掩天下人耳目了。" "总比让人知道她的女人被洪承畴充公了好吧?"何师我笑道,"名士也好,名将也好,总之一个男人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就是天大的糗事。冒辟疆受此奇耻大辱,除了自欺欺人地写两句酸文歪诗,又能如何呢?难道公告天下她的侍妾被皇上夺去了不成?丢面子还是小事,只怕连命也没了。" 吴应熊心中难过,顾左右言他道:"这里虽是私处,难说隔墙有耳。诸位还是少谈国事为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