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_第三百二十五章舆论的作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五章舆论的作用 (第2/5页)

民间出现了不小的恐慌。随着陈燮救援庐州的消息在《明报》上刊登出来后,恐慌情况渐渐的消除。

    “陈思华率部克服巢县,流寇闻风而逃。”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州营收复无为州、庐江。”

    因为这些消息的及时报道。南京民心安定,流贼渡江的担心全然消失。因为新闻的时效性,《明报》的销量居然在这个时间段又有小幅的增长。

    读报栏现在是南京城里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每一期《明报》出来。一些读书人便出现在报栏跟前。背着手摇头晃脑的读报纸。

    正月初十。新一期的《明报》刚刚印出来,早早的便有报童把新一期报纸钉在报栏上。生活艰难的读书人,总是会选择在这个地方看报纸。了解事实。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话有点扯淡,但是从侧面反应出来,读书人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舆论渠道。

    对于大多数读书人而言,《明报》的存在,不仅仅是给他们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还给了他们一个通过报纸挣钱养家的机会。读报员这个位置,虽然是暗中存在的职业,但确实是南京很热门的兼职。不过是闲暇的时候去读一下报纸,就是每个月一个银圆的收入,对于很多清贫的读书人而言,吸引力巨大。

    穿着长衫的读书人往报栏前一站,十几二十个不识字的百姓就围上来,听书生读报之余,还有负责解释。

    “流寇围困桐城,登州营星夜南下解救,打破巨寇张献忠自南下一来,攻无不克的势头。大家知道吧,张献忠自离开中都之后,从未失手。巢县、无为、庐江,这都是比较近的,大家都知道。这上面还有一张示意图,大家看看清楚,这就是桐城。这报纸上说了,流贼被迫分兵,一股逃亡大别山,一股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