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8节 (第3/7页)
昨晚挖好的方坑边,讲回正题:“此坑四尺长、宽,三尺余深,里面一只鸡、一只鸭。坑边立档板,点火仍用吊杆,吊杆有改良,可四周旋转。” 改良方式极为粗糙,就是把支柱分为上下两截,上尾、下首绑草绳,另凿出两块“匚”形木料,扣在一起比支柱宽很多,能容下鼓囊的草绳,再在木料的顶和底抠出比支柱略粗的孔眼(孔宽不能大过草绳的粗度)。扣在草绳外头后,用麻绳缚紧木料,这样便可随意旋转,有草绳阻挡,支柱从俩“匚”形木料里掉不出来。 吊杆的短臂尽头坠有网兜。王葛说道:“填好火药后,先把泥球放在绳网里,悬吊入坑。” 刘清问:“引线也改良了么?”他注意到引线不是火寸条了。 “对。我仿效制火绒法,把硝霜洒在纸上,拧纸成引线,外面缠了细线,保证纸卷硬挺、不会散开。昨晚试过二十次,这种引线比火寸条燃烧慢,而且保留点火杆,算是双重保障吧。” 点火杆就横在屋墙根,邹娘子拿过来。 刘清拉着王恬一起坐到书案后,让对方研磨,可不能再检查泥球了,已经查碎俩了。 王葛:“为确保安全,火药球进坑里后,诸位都不能过档板。刚才忘记说了,木匙也有改动,大匙抵原先的小匙十次量,中匙抵五次。” 墨没磨好,刘清先用刀在竹简上刻下“匙”的变化。 一切就绪。 “第一次取火药,工具为大匙、中匙。硫磺五大匙;硝三大匙、一中匙;木炭一大匙、一中匙。合而为十,这个『十总量』,就是填满泥球的量,我提前用干土试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