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六) (第7/7页)
里所指的“五经”之一的《易》经,这一概念的具体所指我们能否明白呢?从《白虎通义》里所出现的“《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理,万民以察。’后世圣人者谓五常也”, 从这个“《易》曰”称法和“《易》曰”里所引用的内容实属《易传·系辞》文里的内容来看,《白虎通义》的作者无疑是将《易传》文作为五经之一的《易》经内容来看待。但《白虎通义》里所说的“文王所以演《易》何?文王受王不率仁义之道,失为人法矣,己之调和阴阳尚微,故演《易》,使我得卒,至于太平。日月之光明则如《易》矣。” 这里的这些《易》称,又显然是指“文王演《周易》的那个《易》了,是不包括《易传》的《周易》,可《白虎通义》里也称《易》,这说明《白虎通义》的作者也认为文王演的《易》,也是五经之一里的《易》经内容。可一般来说是很难分清《白虎通义》里的《易》称与五经之一的《易》经这些概念的具体所指。虽然自汉时《易》的称法出现了混乱,但又很能分清自汉代出现的《易》称已与汉之前出现的《易》称不是一个同一概念。即以西汉“独尊儒术”为界,之前所称《易》,是指代《周易》一书,如同《周易》的简称。而之后出现的《易》称,其具体所指的内容包括了《周易》和《易传》(《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解释与阐发的东西),这时期所称的《易》,如同《易经》的简称。故《周易》与《易经》不是同一概念,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