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 (第2/3页)
不清的。 他嘟囔着:“我住草棚子碍她什么了?真是!” 莫清澄早就气得不行,大声附和着:“就是!住草棚子的怎么她了?让她这样看不惯,还恨上了?” 黄老嬷挎着小口袋来田里捡谷粒儿,跟着众人在这里躲荫,听莫清澄这么说,她颤颤巍巍说:“诶!她吃过草棚子的苦哦,性子又强,要恨一辈子哦!” 大伙抬头望望日头,还能歇一会,又去盯黄老嬷。 姚春梅嫁到瓦山村近二十年,大伙只知她娘家在老远的姚家村,从没听她说过回娘家,更没见有娘家亲戚来走动,像是绝门绝户了似的。 当初刘老木匠夫妻是怎么认识她家的?哦,好像刘木匠那已死的娘就是姓姚。 当时刘老木匠瘫了,家里很是闹了几年饥荒,小儿子也被耽误了好些年才娶上媳妇。 大伙都猜,恐怕是贪图便宜,才说了个独户的。 黄老嬷为人极为念旧,她舅家也在姚家村,到她这把年纪,老辈亲戚早就死完了,她都没丢下舅家后代,从前身骨好时,更是一年要走两回。 想必,她对姚春梅娘家的事是很清楚。 莫清澄早就挪了屁股,凑到黄老嬷边上,嘴里催着:“老嬷,你说,你说嘛!” 莫非也想知道自家草棚子怎么招惹姚春梅了,于是蹲在莫清澄旁边。 黄老嬷还年轻时,去姚家村给舅母拜寿,住了一晚,亲眼见了姚春梅家的惨状,多少年过去,都还记忆犹新。 她拨弄着口袋里的谷穗,慢慢说起:“那会她家里也还好,几间老屋裹着茅草住了九口人。兄弟姊妹多,她排老四,最大的哥哥十六七岁,最小的弟弟还不会走。唉,夹在中间的,爹娘顾及不到,她打小就极有主意。出事时是个冬天,她爹染了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