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8章 让大宋经济腾飞 (第2/4页)
没有了王安石的激进变革,铲除了契丹的细作网络,苏辙和沈括全身心投入到了大宋的建设之中。 首先是对官僚集团的改革。 冗官冗员是大宋朝廷十分严峻的问题,大宋的官家采取了类似“高薪养廉”的政策,各级官员的俸禄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丰厚。 人浮于事,一个人就能干的活安排了两三个人,造成了国库巨大的压力,更让官员之间互相推诿。 可是一下子把这些官员都裁撤掉,必然会引起官僚集团的不满,也会遭到极大的阻力。 吸取了王安石太过激进的教训,也参考了现代国企管理制度,苏辙和沈括设立了由朝廷出资建立的商号。 紧接着,就把多余的官员安排进国有的商号里。 这些国有的商号管理银钱的铸造,煤炭、铜、铁、金银等矿石的开采、运输、冶炼和售卖当中,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其次,苏辙开始实施他的“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大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商品物流的大爆发提前做好准备。 在古代,没有大型器械,需要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都十分庞大。 不仅多余的官员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还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让穷苦的城市居民,失地的农民都能找到工作。 百姓手里有了钱,又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税收的增加。 国库有了钱,就能投入更多的银钱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中产阶级开始大量出现。 军事方面,苏辙把军队进行了重新的整编,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