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9【上门】 (第1/4页)
九江自古为七省通衢,舟车要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里被划为通商口岸,洋人渐渐地多起来,工商业和贸易经济更加繁荣。张乐怡的父亲张谋之,就是靠结交洋人做买办起家,后来又帮洋人修房子成为大富豪。 二人带着孙家兄弟,在九江太古码头下船,又坐着黄包车向南而行。 行不多远,张乐怡就惊讶地对黄包车夫说:“咦,你走错路了。” “没错,是走这边,”车夫乐呵呵道,“龙开河上新修了一座大铁桥,现在过河可方便多了,不用走远路绕弯子。” 那座大铁桥转眼就到了,张乐怡突然笑起来:“煊哥,我想到了,这座桥就是我大哥设计的。” “你大哥?”周赫煊稍感讶异。 “是啊,我大哥和二哥都是剑桥毕业的高材生,”张乐怡得意地指着桥说,“去年我离开九江时,我大哥才刚把图纸画出来,没想到现在连桥都建好了。” 周赫煊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张乐怡的二哥,此时正是九江市的市长,也是九江设市后的第一任市长。 九江有名的大中路、双峰路,都是张家二哥做市长时,亲自主持设计并修建的。 但由于张乐怡私奔跑路,张家并没有搭上宋子文的关系,导致张家二哥没像历史上那样做市长,仅仅只当了九江民政建设局的局长。 车夫听到两人的对话,崇敬地说:“原来是张家小姐,今天我可遇到了贵人。” 周赫煊调侃道:“乐怡,看来你们张家在九江很有名啊。” 不等张乐怡回应,车夫就抢着说:“那可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