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3【北大校花】 (第3/4页)
回去教书的话,一天最多只能上一堂课。” “一堂课也可以,”周赫煊感叹说,“实不相瞒,北大的学生代表多方奔走,现在也只说服20多位老师复课。好些老师见复课无望,都辞职去了别的学校。” “那明天我一定到!”马衡拍着胸脯保证。 周赫煊留在故宫当中,一直等到马衡下班,才跟他结伴而行回北大。 马衡还兼着北大教授职务,全家都住在北大附近的民房里,暂时还没搬到故宫那边。 所以说北大穷呢,连学校宿舍都没几间,而且住宿条件极为恶劣。学生宿舍八个人一间房,冬天冷得不要不要,暖气自然是没有的,学生们要自己烧煤球炉子过冬。 稍微有点钱的北大学生,都是在外面租房住。景山东街、沙滩一带的民房民居,你随便敲开哪个屋,开门的有一半都是北大学生,还有几个是北大老师。 只有周赫煊这样的校长,才能在北大住单间。 人家清华就不一样,高富帅啊,教授们住的是前清王府宅院。朱自清如果在北大教书,是肯定写不出《荷塘月色》的,最多写一篇《东街夜色》出来。 北师大倒是很有趣,包吃包住,连饭钱都全免。而且吃得还不错,六菜一汤,教师、职员和学生在同一个食堂用餐,因此当时的北师大又被称为“吃饭大学”。 李石曾强行把九所公立大学并校,却没有考虑过这些大学的具体情况不同。比如食宿条件迥异,比如学费相差甚远,并校之后该以谁为标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