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153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6/6页)

赵王对廉颇的认识:廉颇和唐玖在一起,不多时间便上了三次茅厕,可见其新陈代谢功能的强大。

    可赵王不这么认为,一个人上战场,就是要有忍的功夫,廉颇连大小便都难以制止,频繁发生,教赵王如何能够安心将国家军队交付给廉颇呢?于是,廉颇失去了扶持赵国的最后一次机会。

    可是,廉颇并没有就此失望,就在赵王决意不用廉颇的同时,楚王悄悄地将廉颇迎到了楚国,并封其为大将,以图通过廉颇能够使得楚国的军事力量重新强大起来。廉颇也希望能够借助楚国的军力,策应赵军对秦军的行动,以减轻赵国的军事压力。只可惜自楚国迁都之后,楚军便人才凋零、士气低落,廉颇初来乍到,他们自然不服,最终廉颇只能无功而失望。

    此时此刻,没有人能够明白廉颇的心思,他的心中无时不想着能够为赵国的子民做一些事情,能够为赵军抗秦承担重任,只可惜报国无门,只能叹息:“我思用赵人。”

    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的廉颇,最终因为报国无门而只能客死他乡,公元前241年,这位支撑赵国数十年军事的元老,终于在楚国的寿春闭上了眼睛。

    廉颇身为战国名将之一,一生征战无数,几乎未尝一败,攻城略地,收徒抗敌,为时人所敬仰;为人则古道热肠、仗义执言,一旦自己有错,则知错就改,心胸坦荡,为后人所拜服。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廉颇:“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恰如其分地论述了廉颇之于赵国的兴衰荣辱,更说明了战国时代,人才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根本所在。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982.html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