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齐国霸路的开启 (第4/7页)
管仲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相地而衰征。”这一政策的意思是,根据土地的地理环境和收成多寡,将其划分为三六九等,例如平地、丘陵、海滨、生田、熟田等,再按照等级分别征税。这样既符合了土地私有化之后的局势,又尽量照顾到生产者的情绪。 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管仲还提出了“无夺民时”的主张,即不在农忙季节征发劳役;禁止滥伐滥捕,保护自然资源;禁止贵族抢夺平民的牛羊去作祭祀用,保护牲畜的繁殖。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新的社会经济模式逐渐固定下来。 管仲在齐国推行的全面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仅数年时间,齐国就基本上从奴隶制经济中转型出来,向封建经济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接下来,齐国就要重新踏上扩张之路,举起霸主的旗帜了。 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曾经侵略过齐国的老对手山戎再次南下,袭扰中原,其中北方的燕国首当其冲,大片国土沦陷敌手,国都也被围困,十万火急之际,燕庄公派出使者突出重围到齐国去求救。 当初,为了建立齐国的霸业,管仲劝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一改秦、晋、楚等强国雄踞一方、各自为政的做法,奉周天子为尊,号召天下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戎狄等部落的袭扰,这样就能让齐国自然而然地成为各国的盟主。 如今,经过管仲的精心治理,齐国国力大盛,临近的鲁、宋、卫、郑等诸侯国也与齐国关系比较好,齐国正是处于对内繁荣安定、对外威望日隆的时候。如今接到燕国的求救请求,自诩“尊王攘夷”而又自信心十足的齐桓公自然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他决定亲率大军出征,既解救燕国于倒悬,又报当年的一箭之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