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战国名将李牧 (第4/8页)
其实是很少的。他们的到来,只为了抢夺物资,并不是为了占据土地。因此,李牧和边境的军民约定,一旦匈奴入侵,则全部坚壁清野、示敌以弱,从而麻痹敌军,让敌军无法得到自己的物资,进而为赵军歼灭匈奴大军创造机会。 是以每次匈奴大军前来,烽火台便会报警,无须李牧下令,大家便依据约定,将细软收拾好,并退守城池之中。不管匈奴大军如何骂阵,赵军就是坚守不出,匈奴吃力不讨好,多年下来,这种战略便逐步显示出其明智之处,匈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并没有获取半点粮草,没有诛杀半个敌人。 可是久而久之,这种战略也显现出了它的弊端,赵军虽然起到了示敌以弱的效果,赵国的赵王和普通的军士却没有真正明白李牧的高超之处。甚至在边境之上,赵国士兵三五成群,私下议论,认为李牧胆小怯战,遂而生出了愤愤不平之感。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君王即使再过贤明,也难以全部明白为将者的良苦用心。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将在外,就只能随机应变,不可能听从君王明显错误的决断。 赵孝成王即位之后,也不明白李牧何以一直坚守不出,在他的眼中,李牧此举无疑是在毫无意义地消耗赵国的赋税粮草,消磨军队的士气。于是,赵孝成王派遣了使者前来,对李牧大加责备,并严令李牧,要么马上出击匈奴,要么回到邯郸。 大凡天纵奇才,总是有一些独立的特性,不为外物外人所动,不为闲言碎语所迷,李牧知道,匈奴已经有所行动了,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