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政治制度的发展 (第2/4页)
这种行政建制,但是齐国却从来没有设过郡,不过齐国也有相当于郡的机构,那就是都。都的管理者被称为大夫。 郡县制在春秋时就已经有了,不过一开始的时候,郡比县小,而且这个时候的县非常少。春秋中期以后,各国开始纷纷设县,县开始多了起来。据《左传》记载,楚国派大臣薳启强去晋国访问的时候曾说晋国“其余四十县”,说明此时晋国已经设立了许多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从春秋后期开始,县的设置开始变得非常普遍。 到了战国时期,郡成了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单位,开始管辖县。而县下面还有乡、里、邑、聚。这时候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非常系统、严密。一般国家都是按什伍编户组织的,十家为什,五家为伍,每个伍都设有伍长。而在乡这一级行政单位上设有三老、廷掾,里设有里正。除了这些以外,有些地方还设有亭,亭是属于军事性质的组织。 我们都知道以礼贤下士而闻名的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都是战国时候的封君,都有封地,例如,平原君被封于东武城;春申君被封于淮北地十二县;孟尝君继承了父亲在薛的封地。另外,商鞅也属于封君这一阶层,商鞅本不姓商,商只是他的封地。战国时期的封君制度与之前的诸侯分封有很大的区别,封君这一阶层并没有很大的权利,封君都是封给食邑,他们只能从食邑收取一些租税,并不掌握食邑的行政权,也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