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吴国的兴衰缘由 (第4/6页)
最终,吴国从称霸中原的顶点直接跌落到亡国的地步,这正是吴王夫差错误决策的后果。 吴越争霸除了劳民伤财、生灵涂炭的恶果之外,也意外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海军,诞生于春秋时期。当时,地处江南常州附近的吴国,借着天然条件的便利,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支水师,这就是中国后代海军的雏形。相较于当时北方以车战为主来说,水师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因而往往在作战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而吴国的水师建设,自太伯在此立国时就已经开始,而等王位传至第十九世孙寿梦之时,水军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吴国的水军建设,既是出于自立于诸侯、争夺霸权的需要,也是受惠于其天然的地理条件:吴国其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河湖密布,水网交错,极易于行驶船只、训练水军。 但是,虽然中国的水军建设始于吴国,但到了吴王寿梦之时,拥有水师的国家并不仅有吴国一家,包括楚、越、齐等沿江或沿海的诸侯国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水上部队,只不过在这些诸侯国中,吴国的水军由于发展时间久、训练方法得当、造船技术也更为先进,因而在这些诸侯国中处于领先地位。吴国水军的优势,从其几次与他国交战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因为这些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战争的主要展开区域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以及今天的山东、江苏一带。 在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的夫椒之战中,吴国制胜的关键是自己精良的水军。自吴王阖闾战死后,夫差发誓为其父报仇,加紧训练军队。而越王勾践听到这一消息,不顾大夫范蠡的劝阻,想先发制人,于是出兵攻打吴国。夫差闻讯后,调集国内全部水、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精兵迎战。而双方的主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