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1 (第3/4页)
让自己的孩子在家乡生活的很好。按理说我也是被召回的行列之一,不知道老爸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才留下了我地抚养权。也许是看在他们“同朝为官”的情面上,也许是我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亲人,也许是父母打动了政府的领导,让他们觉得我生活在那个家庭中比回来更好,我只知道自己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 “唐山乃冀东工业重镇,不幸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东经一百一十八度十一分。北纬三十九度三十八分,震级七点八级,震中烈度十一度,震源深度十一公里。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虚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决烟。此难使京津披创,全国震惊,盖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然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随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说完自己的故事,这个临时客串的导游再次念起了刻在花岗岩上碑文,从他流利的吐字中,我觉得他一定是经常来到这里,并且多次地进行朗读:“……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 教育后世子孙。特制此文,以永志。” 我们全都默默的听着,这个半文半白的铭文寄托了多少人的哀思?我不知道,我只清楚一点,那就是在这字里行间,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