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场 (第2/8页)
贞。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其实是一次阁部之争的雏形。 徐有贞出自翰林院,尔后转迁詹事府,一路都是走的清流衙门,和工部没有丝毫的关系。zWWx.org 陈循保举他来治河,实际上就是在侵蚀工部的事权。 对于这件事情,工部自然不会罢休。 但是诏旨已下,徐有贞的方案,也的确详实可用。 于是,江渊便提议,动用京军协助修渠。 要知道,当时的徐有贞不过是詹事府一个右谕德,从五品的官职,当钦差巡抚地方是够了。 但是要说指挥京军,哪怕只是协助修河,他的份量也不够! 到时候,朝中有资格主持如此大事的,就只有工部尚书一人。 但是这涉及到内阁和六部之间的争斗,又岂是那么简单就能翻盘的。 最终,在内阁的支持下,徐有贞上本,以京军出动,靡费过甚,惊扰百姓,且修筑大渠,需视水情而定,非日日皆可动工,因而拒绝了江渊的提议。 于是,在徐有贞的主持下,仅靠沿岸附近的几千民夫,耗时足足近两年,最终修成了那条被称为广济渠的大渠,沟通了黄河沁水,解决了漕粮转运的难题。 徐有贞也凭借此功,一路官运亨通,累迁左副都御史,成为了南宫复辟的中坚力量。 这一世,朱祁钰早做准备,提前命工部修筑大渠,可没想到,徐有贞到底还是掺和了进来。 只不过,这一次,工部的尚书是陈循,修河的事务被工部全面接手。 因此,徐有贞最多也就是当个顾问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