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国小鲜(科举) 第269节 (第4/6页)
琦和郭玉安道:“陛下已?不许我单独入宫,本月十五大朝会上,我将于群臣前直言。” 包括秦放鹤在内的许多人都没出声,但都在暗处密切关注,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其实说到底,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子。 无论哪个皇帝都有一种奇妙的心思:“朕可以给,但你们不能主动要。” 朕给,是信任,是恩赐,但你们上门?讨要,就是抢,就是逾越,是忘了为人臣的本分。 太子也是子,子亦是臣。 天元帝自?己觉得早晚会把大权交给太子,又没说不给!但是现在朕还没糊涂呢,你们就这么急着?要权上位?什么意思,是恨不得朕死了吗?他心中自?然不快。 但是在朝臣,尤其是太子这一班辅政大臣眼中,天元帝毕竟已?经有点?上了年纪,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纵观历代君王,无论多么贤明的君主,越到后期越容易容易失去理智。 或许天元帝现在想?得挺好,我一年后就给,但是夜长梦多,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天,七百三十个日夜,所?有人都会变,也包括皇帝:万一权力的滋味令人流连,到时候不想?给了呢? 自?己当皇帝是君,可换成儿子当皇帝,自?己就成了臣! 曾经的江山不再是自?己的,满朝文武俯首帖耳不再是自?己的,万国来朝山呼万岁不再是自?己的…… 品味过极乐滋味的,有几人能坦然承受由君至臣的巨大落差? 没人敢赌,没人敢冒这个风险,所?以就必须要尽快定下来。 理性来说,这无可厚非,但落到天元帝身上,就是他完全丧失了主动权,被推到一种非常微妙且尴尬的被动处境: 皇帝主动让权,是空前绝后的明君,但臣子上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