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_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6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62节 (第2/7页)

纬之才,但足够务实,正是改革郡县制最需要的官员,科举并不是要选择最好的,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的。

    费仲见此,便明白自己该出场了,当即厚着脸皮拜道:“臣感激陛下信任,定恪尽职守,奉己为公,为国朝考量有用之材!”

    “朕就全靠费卿家了。”子受笑了笑,后台微cao不靠你还能靠谁?其他官员太正直了啊!

    武举一事,子受除了放心,还是放心,纵观后世的武举,就没有成功过。

    武举自武周首创,一直延续到清,却从未受到重视。

    宋时庆历年间,曾专门为武举置武学,教授武艺,这期间宋朝廷极力从事于建立并完善一种武举选拔制度,然而,事与愿违,武学并不那么具有吸引力,没有人愿意入学充当武学生,范仲淹甚至上疏皇帝道:“国家兴置武学,但却苦于无人愿意入学,长此下去,只怕敌国认为我国没有英雄,不如下令取消武学。”

    明时成化年间、万历间,也有朝臣提出改革武举,当时的皇帝也都有意改革,还下发讨论,可惜并未得到群臣和内阁议定通过。

    武举其实就没有真正成功过!

    而且武举很大的毛病在于,起先举办的时候,各处还是有不少民间武者参加,然而,武者在进行武举之前要先参加一次笔试,若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甚至连武试都不能参加。

    这些所谓“武策”的笔试看似是在考量兵法韬略,实际上却是在为难前来赶考的武者。

    试策占比远比单纯的武艺更大,导致很多兴致勃勃前来应试的武者基本都是一脸懵逼,就连第一次笔试通过的人都寥寥无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