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节 (第3/6页)
份胆气就不一般。” 一对二,陶九思完败,气不爽又说不过,就拿起林福写的农策来看,试图找出些岔子来。 若说林福的时务策还稚嫩得很,她的农策就是两篇成熟的制策了。陶九思出身士族,选官后就一直在礼部,对农事是一知半解,愣是没找出两篇制策的岔子。 就……更不爽了。 两千多份应制策用了七天时间阅完,三场全得中上者方算取中,待阅完卷后一统计,竟只取中九人,比去年取中的人数还惨。 九人中赫然有林福之名,她的帖经和农策皆为上上、时务策为中上。 另有两名学子是帖经、时务策为上上,农策为中上。 几位主考就为谁是状元而吵了起来。 陶九思看中的是太原府的那名学子。 王宗祥认为太原府学子的时务策戾气太重、农策又有林福的珠玉在前看不出特色来,倾向于林福或者许州学子为状元。 状元难定,争论得激烈了,朝廷大佬们大多都激情加入进来。 林尊肯定是举贤不避亲的,陶九思与他有私怨,自然是林赞成什么,陶就要反对什么。 工部尚书鲁印笑呵呵,无所谓谁是状元,只有一点儿要求,司农寺比工部更合适状元,然后被屯田司郎中袁志美轻飘飘看了一眼,差点儿没被自己口水呛到。 户部尚书卢虎看完所有学子的制策后,对许州学子兴趣最大,尤其是许州学子论赋税的那篇制策,他觉得比其他所有学子都言之有物。 刑部尚书觉得太原府学子很适合他们刑部,大理寺卿表示不服。 中书令黄起与门下侍中戴修远亦是政见不合,黄中书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举贤不避亲”,戴侍中就支持许州学子。 尚书左仆射孔察觉得太原府学子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