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49节 (第3/6页)
光白,那是大庆千家万户集成的,少津点点头,应道:“看到了。” 千里绵延,万家灯火,自有气霭佳瑞。 “人怕的不是风雪交加夜,人怕的是家中无灯火。” …… 临近年关,朝廷事少。 裴少淮自知开春便要离京了,不知何时归来,这段时日常常前往徐府,陪伴段夫子左右。 这几年,段夫子不再板着个脸,对于学生后辈总是和蔼带笑的,裴少淮觉得夫子心里藏有些孤独——连着好几次,裴少淮见夫子书案上摆放的,皆是昔年授课时用的文稿。 这些文稿,夫子早已熟记于心,可脱口而出。 夫子翻看的岂是文稿。 从徐望、徐瞻,再到少淮、少津、言成,夫子这几十年,是靠讲授学问“捱”过来的。现如今,学生们入朝为官,各奔前程,连最小的言归过两年也要参加秋闱了。 人至暮年,难免会生出些“不被需要”的怅然若失。 这日,裴少淮推着夫子在院里闲转时,说起国子监的事,父亲不善经义,近来正在四处寻找经义大儒为监生们讲课。 裴少淮提议道:“夫子若是得闲,不若帮父亲一个忙罢。” “我一个老秀才,哪敢入国子监给监生们授课?”夫子淡淡自嘲道,又言,“我又不是什么经义大儒。” “夫子能给状元授课,怎就不能给监生授课了?天下哪位大儒能一连教出四位进士及第来?”裴少淮言语轻快道。 “你们几个不一样,不作数的。”夫子笑应道。 过了圆门,进了院子回廊,段夫子说道:“我一个籍籍无名的西席先生,纵使去了,也不见得有人愿意来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