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异案_038 还都长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38 还都长安 (第3/5页)

,以当今圣人所见,眼下安坐之龙榻,未必为自己所愿。”雍王说出本意,既圣人的决意都未必由他个人能定,更何况自己区区一个雍王。

    此外,“圣人常言道,‘如今竟为神龙二年,当以我之意,是长安六年不是’?”雍王无奈地笑笑,其中苦闷几乎与圣人别无二致。

    无论是圣人、抑或太子,大多所下旨意都非自己亲身所想,而是被其后的某股势力向前推着。

    但这其中有时不乏自己的些许意愿与这些错综复杂的势力相匹配,就如还都长安一事,“圣人、安国相王即为前太子李旦,乃至我,我等唐李自长安起势,后稳于长安,父辈一代又多为武氏所迫,远离长安,若得以归于生身之处,谁将不愿?”

    “武后于花甲之年定年号为‘长安’,或有否同愿归于长安之意?如今谁人也未曾可知,而圣人却深以为然,他言‘武后亦是从高宗于长安临朝,后移于东都,可谁晓至弥留之时,一生之发迹处又怎不是其人愿归魂之地’?”

    “于韦氏、武氏而言,韦氏一族因曾经庐陵王之流放,落魄许久,终在东都寻得发迹——此一项与武氏一族有何不同,即便在高宗朝再受尽恩泽,又怎有武后朝于彼时神都的风光无限?”

    “尊为贵胄,更不易亲自卸下权、名、财这般身之外物,因此对发迹之处,更是难以割舍,故而元年,五王与朝臣进言‘既已复唐,则还长安’时,圣人未曾言过一个‘否’字。”

    “而韦氏、武氏次次横加阻拦,却于双方不可调谐时,主动翻嘴,其意为何昭然若揭——我方妥协与你,你方自应拿出相等之物以换。”

    雍王的言语已有滔滔不绝之势,与圣人的对话和曾经经历过的朝堂争斗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