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2 (第3/4页)
的时候也有叫“太上”“上皇”的,但好像都是大臣的叫法),只知道皇帝在太上皇面前自称“儿皇”(不过以澈和羽的关系,我让他自称“我”了),所以暂时用“父皇。哪位大人知道的可以和我说一下,我回头改掉(如果真的是称呼“太上皇”的话就算了,这个称呼我受不了)。 注4:文中的亩用的是现在的市亩,用古代的亩换算上实在太麻烦了。隋的亩大约一亩合现在1。33亩。 注5:文中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借用隋盛时。隋盛时人口达四千六百多万人,可用耕地约五千五百多万顷(约8。25亿亩)。大淼还没有发展到极限,所以减少一些。 注6:“亿”在古代代表的是10万(,郑注:“十万曰亿。”),这里我直接取今意。既然是架空……就给我一点虚构的空间吧。 注7:15亩地能不能养活一家人呢?我估计不是太令人满意。举个例子,隋唐时人均耕地面积大概是18亩(或者更多一点),但是这些农民是不允许自费参军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自己购买铠甲、剑、马等装备吧。由此可见,以隋唐的物价,18亩地也只是温饱,更何况15亩呢? 换一个角度说,隋唐的单位产量换算到今天大概是每亩200多斤,15亩就是3000多斤。一般一个人每顿饭要吃半斤左右,一家三口每年自己就要吃掉1600多斤,再扣去每年纳的税约600斤(隋唐每丁每年收取二石的税),最后给这家人剩下了不到900斤的粮食。我不知道古代物价具体如何,用现在的农民种一斤粮收入不到1元来看(百度出来的,据说农民种一亩地产量在500-70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