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章 两极 (第4/7页)
可若是置之不理,那岂不是就中了蒙仲的算计? “那……那该如何是好?”肥幼茫然问道。 赵王何想了想,说道:“你替寡人传赵奢前来。” “诺。”肥幼应声而去。 大约一个时辰后,赵奢便在肥幼的带领下来到了宫殿。 说起赵奢,自从平原君赵胜在赵王何面前推荐赵奢后,赵王何随后又单独面见过赵奢几回,向后者请教强国之策。 而颇有些出乎赵王何意料的是,赵奢明明是燕国的大将,曾经担任燕国的上谷守,但赵奢对于‘强国之策’的解释,却并非是创建强有力的军队,而是将税收视为重中之重。 对此,赵奢还曾将他曾经在燕国的事迹举例:“……臣当年在燕国时,正值燕国百废待兴之时,是故即便北方时常有胡人入侵边境,但燕国始终处于被动,论及其中缘由,无非只是燕国在覆国之后,国力衰弱,无钱粮供养军队。……君上且观天下各国,虽然殷富的国家未必有强盛的军队,但贫穷的弱国,则绝对不会有强盛的军队,即便一时有,亦不能长久。……国家殷富,赋税稳定,国库便充盈,便有能力创建军队,甚至用赏罚激励军卒,是故,赋税之重,乃国家根本,万万不可忽视。” 不得不说,赵王何以往对于‘国家强盛’的概念,仅局限于‘精兵猛将’,赵奢这个观点,确实是让他受益匪浅。 而在此基础上,赵奢提出了他‘公平赋税’的理念。 这里所说的‘公平赋税’,其实主要针对的就是赵国的贵族阶级——鉴于当年赵主父‘胡服骑射’改革的不完善,赵国只在军政上实施了改革,但国内的旧贵族势力,依旧享有着特权,且贵族们对此已习以为常。 比如赵王何的亲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