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横刀十六国 第135节 (第5/6页)
早年康帝驾崩,新君司马聃年幼,王胡之、何充等人便上书建议让褚裒总揽国政。 褚裒惧遭人猜忌,便上疏请求出镇京口。 楼船之上,褚裒望着浩浩荡荡江水,心中也不免激荡起来,就在五日之前,羯赵的扬州刺史王浃以淮南投降江东。 西中郎将陈逵进兵,乘势收复寿春。 压在江东头顶上的一把利剑就此折去。 不止是寿春,徐州也暗中投附褚裒,还有羯赵豫州刺史张遇也派人联络江东。 江东形势一片大好,仿佛整个中原都在渴望东晋北伐。 褚裒此番南下,正是为了游说江东朝廷,乘羯赵将乱,主动北伐,一举收复故都。 而南下之前,他就已经派前锋督护王颐之直奔淮北重镇彭城,督护麋嶷进军下邳,赵军望风而溃,麋嶷兵不血刃拿下下邳。 “大都督此番北伐必定马到功成!”一旁的谢肃恭维道。 谢、褚情同一家,谢肃兵败黑云山之后,被送到了荆襄桓温处,桓温又送回建康,谢家颜面尽失,免去了散骑常侍之职,贬到京口大营担任参军。 “吾秣兵历马六载,麾下将士皆是北地侨人,勇烈善战,今可一战而克洛阳,再战而直捣邺城!” 这并非是褚裒的狂言。 衣冠们都南渡了,压制江东士族,占据建康朝堂,而北地南下的流民大多被安置在江北侨郡之中。 褚裒麾下四万精兵,粮草充足,装备齐全,部将王颐之、麋嶷、王龛、李迈勇冠三军。 “大都督此时进兵略有不妥。”谢肃拱手道。 褚裒正在兴头上,却被人打断了,不悦道:“这是为何?” “中原百战之地,大都督已得寿春、彭城、下邳等重镇,亦屯兵淮北,坐观北国之衅,召聚流民,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