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 (第2/4页)
淼一个人在家无聊,带她去公房帮着会计师傅算工分。这一年几乎没人敢再偷懒,每一家的工分都很多,所以分到的钱和东西也比去年翻了个倍。杜家分到将近两千块现金,粮食四千多斤,各种票若干。外加大哥寄回来的津贴和粮票,淼淼住院的花销也算找补回来了。 全村人都能过个丰收年。 这样的丰收年一直持续到1985年,全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已实行包产到户。双水村的社员分两类,一类是以张癞子为首的尝到了跟着杜洪江干的甜头,坚决不同意单干;一类是以牛壮林水生为代表的勤快人,听说别的省份都早就自苦自吃了,跟着蠢蠢欲动,他们相信,凭着自己也能过上好日子。 为到底包不包干,队上吵了两年。 1985年腊月,连着开了一个月的会,终于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大锅饭的最终结局——包干到户。 先将全村人口老幼折算成一千二百等份,再把所有土地分成水田和旱地,按土壤肥瘦地形情况按照现有人口折算,双水村地理位置优越,水田是附近几个队最多的,每一标准人口可得水田两亩二,旱地两亩八分。 杜家九口人,全算标准人口,分到水田将近二十亩,旱地二十五亩。在整个双水村是最多的,甚至放眼永定公社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加上开垦的自留地,快五十亩土地,就是躺着吃也吃不穷,黄树芬乐歪了嘴。 而且,最重要的是,去年华子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的大学,进了大学就意味着金饭碗,不用交学费还包分工,杜家人在村里着实风光了一把。家里多出来两个吃国家粮的,杜家的粮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