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风云(一)(二) (第3/4页)
权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用五十几年的人生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而由这句话反推得出的另一句话:小时侯不咋地,长大却能成材在汉末三国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不合逻辑的时代却是找到了好多的知音:地方黑恶势力孙坚、文盲半文盲吕蒙、自产自销一条龙的小商贩刘备、车匪(应该叫“船匪”)路霸甘宁、少年杀人犯夏侯惇…… 但是我不想以他们开始。 两个原因: 第一,我是东北人,想找个老乡开始写。第二,为了纪念我们的老祖宗轩辕黄帝,准备找他的直系后代(起码同姓)来写写。 就是你,对,说你呢,别躲了!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当然,其实他是唐山人,谁叫当时辽西地盘那么大……) 这个一直被认为是一介武夫的辽西小伙其实是文官出身(郡门下书佐),人长得很精神,嗓门也够大(有姿仪,大音声),这在没有麦克风大喇叭的汉代是个很占俏的先天优势。 想想看,当个地方领导,去跟乡亲老表喊话,声音不够洪亮中央政策传达不到位怎么行?战场上嗓门小了更不成,被人围攻连兄弟都喊不过来垫背自己岂不是要玩完?就是在现代,也可以靠帮人喊喊“安红,我爱你”之类的赚点生活费。 公孙同志记性特好,还很热情,每次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常常把其他部门的也捎带上了(这样的人放在现在政府部门里估计早就被同事们背后的口水淹死了),因此得到领导的赏识,成了领导眼中的好同志、好下属。最后,太守大人爱才爱的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