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朕要搞基建 第66节 (第4/6页)
几十文的手工费,夫妻俩都为大伙能多织布感到高兴。 很快织布机便在安阳县兴了起来,这里一度丝线供不应求,普通的棉布也从原来的三百文一匹,降到一百八十文一匹。 缎布由三两银子一匹,降至二两三钱银子一匹。绢布和罗布同样价格下降了不少。 有商人闻到了商机,想要投资定制一批织布机,可算下来缺发现,赚的钱并不如以前多。 织布机压缩了织布时间,老百姓能织出更多的布料,他们把价格压的太低,商人没有利润空间。 这种事是商人无发容忍的,于是几十个商人联手打压脚踏织布机。 他们先是派人在布店里找麻烦,说织布机织出来的布质量不好,衣服更容易破。 一两个人说不好,老板还能应付过去,一连半个月天天都有人说布质量不好,搞得布店老板不敢收村民们用织布机织的布料。 紧接着商人们又开始大肆宣扬手工布料的优点,几乎把织布机贬低的一文不值。渐渐的村子里不再有人使用织布机,而秋海夫妻俩也将家里的织布机锁在了仓房里。 秋海去世后织布机渐渐的被人遗忘,几个儿子本本分分种田为生,唯独他的孙子秋二郎对织布机非常感兴趣。还仿制了一台,给娘子织布自己用。 前些日子突然有官府的人找上他,询问他家中是否还有人会做织布机。秋二郎如实回答,说自己会做。 没想到第二天便被带着入了京。 老实巴交的农民汉子哪出远门,又不知道官差带自己去上京做什么,这一路心惊胆战,差点没吓出病来。 好在到了上京后,接待他的人非常客气,询问了制作织布机的问题,便带他去工部的杂造局,让他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