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三章 掀,都可以掀(8.2K) (第7/12页)
嘴中喃喃: “光伏.....导体.....” 没错。 徐云这次示范的第二个实验,正是光伏效应! 本土中光伏效应的发现时间是在1839年,亚历山大·贝克勒尔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这个现象。 效应的现象便是徐云演示的那样: 两个铂电极放到电解液里用光线去照射,电解池中便会出现电动势。 不过在这个时间线里。 受小牛影响。 电子元件领域得到了极其高速的发展,贝克勒尔的父亲家安东·西萨·贝克尔勒在电灯的发明中参了一股,因此亚历山大·贝克勒尔也就错失了发现光伏效应的机会。(这个伏笔居然没有人发现,桑心啊....) 当然了。 既然提到了亚历山大·贝克勒尔,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了: 居里夫人。 1903年。 为了表彰镭元素的发现,诺贝尔奖组委会将诺贝奖颁给了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 其中贝克勒尔排名第一,皮埃尔·居里——也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排名第二,居里夫人本人排名第三。 并且居里夫人的名字是在其丈夫皮埃尔·的强烈要求下,才被贝克勒尔加上的。 不过实际上呢。 贝克勒尔的这波获奖有很大水分,堪称是最早一批混一作的例子。 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很简单: 他在1896年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并且引导了相关研究。 但其实呢...... 贝克勒尔将这个现象认定成了荧光,压根就直接无视了它,镭发现的过程中居里夫妇才是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