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11世纪全球最强数算天团!(6.6k) (第8/9页)
分角方式,在分好角度后,都必然要进行另一个步骤: 测量。 也正因如此,曲尺便出现了。 这是一种一边长一边短的直角尺,也有较为特殊的圆弧曲尺。 在一些地方,这玩意儿也称角尺,俗称拐尺。 只见此时此刻。 刘益正拿着曲尺,测量着透镜的角度: “丑角中刻....午角下刻....亥角上刻....寅角上刻....” 上刻下刻中刻。 这应该是刘益自己想出的一种分类,相对于24分角又进行了一次精细化。 但纵使如此。 也不过是达到了72分的精度而已,离360分足足差了五倍。 而要校精这五倍的差值,有且只有一种方法: 通过不断调整透镜角度,收集大量的对应信息,从中一步步的筛出最精准的答案。 徐云见状,眼中闪过了一丝不忍。 要知道。 这可是整个过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 后世只需要三到五个测绘数据就能锁定的某个区间,老贾可能需要一百多组。 毕竟这有个开方过程呢,等于计算量一下提高了很多倍。 随后徐云张了张口,想要将角度的概念告诉刘益和老贾他们。 但犹豫再三,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毕竟按照他的本意,这次的凸透镜推导,自己真不能参与太多..... 如果告诉了老贾角度概念。 那么入射角和出射角呢? 束腰半径呢? 屏函数采样呢? 傅里叶变换呢? 这些可都是连着的概念。 别看徐云说出来就几个字,但为了突破这些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