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二百三十三章 剑桥的那些事儿(6.4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三章 剑桥的那些事儿(6.4K) (第2/9页)

项并不止剑桥一所。

    除了剑桥外。

    当时还有牛津、宾夕法尼亚大学、4V那边的NTU可以供徐云随意选择。

    毕竟只是一年的交换生,获取的学分要折算成原校分数的,学位证依旧是在本校获取。

    所以交换生比留学生的录取难度要低一点儿,可选项自然也就多一些了。

    不过徐云最终还是选择了剑桥,内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源自一篇他在零几年时读过的《意林》。

    那篇文章的标题叫做‘不上一天学,照样读剑桥’。

    内容是一位名叫做亚历克斯·达乌提的男孩在没有高中毕业证的情况下,被剑桥大学‘开明’录取的故事。

    当时《意林》的那篇文章说这是在《泰晤士报》上看到的报道,笔者优化转述了一遍。

    字里行间都是对国外教育的夸赞,以及对国内的反思。

    因此徐云一直都对剑桥大学抱有不错的好感,最终也就顺理成章的报了剑桥大学的交换生。

    不过等到了英国以后,他才知道了一个真相:

    剑桥大学的校风确实还不错,毕竟全球的顶尖学府嘛,校风不可能差到哪儿去。

    但那个所谓亚历克斯·达乌提的男孩......

    tmd压根就不存在!

    后来徐云还特意打电话问过《泰晤士报》。

    结果对方也同样明确表示,他们从未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网站检索同样也是一片空白。

    这就很无语了.......

    现在如今回头看看。

    当年的《读者》也好,《意林》也罢。

    这些杂志不知刊登过多少反智的言论,挂着鸡汤行美化国外之事,真是其心可诛。

    视线再回归现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